History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himes in Sui County
The Chimes in Sui County is a cultural relic from the Warring State Period. It’s among the first batch of cultural relics to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exported. It was unearthed in 1978 in Sui County (Suizhou City), Hubei. As a large musical instrument composed of 64 bronze chimes, it has 5 semi-eight degrees of diapason and 12 semi-tones. With its superb casting technology and excellent musical performance, the Chimes have changed the world’s music history. It’s known as one of the "rarest treasures in the world" by many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Text Recommended
曾侯乙墓编钟复制乐器编排大型乐舞首演

4月14日晚间,由曾侯乙墓出土古乐器复制乐器编排的大型乐舞《编钟乐舞》在武汉首演,其后将在全球巡演。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乐舞》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编钟国乐团30多位演员出演。记者看到,根据曾侯乙墓出土古乐器复制的编钟、编磬、建鼓、古琴、古瑟等十多件乐器“八音合鸣”,男女舞者长袖纷飞、列国征战等场景,把观众带回了两千多年前的盛楚时代。   编钟国乐团团长胡剑介绍,《编钟乐舞》集声、乐、舞为一体,编钟现场演奏集中在第三篇章《八音合鸣》以及其他篇章中《求索》、《荆楚雄风》片段。   “舞蹈演员上场时以录制的编钟音乐代替,其他乐器,如建鼓、鸟架鼓、缶、十弦琴、五弦琴、瑟、竽等都是这次专门定制的,真实完整再现古代编钟演奏场景。”胡剑说。   据了解,《编钟乐舞》分为《千古绝响》、《乐舞阡陌》、《八音合鸣》、《楚韵千秋》四个篇章,数十个精彩片段。歌词全都有出处可循,出自《楚辞》、《诗经:周南》和《古诗源》等。屈原的部分诗篇构成乐舞的核心,《桔颂》、《国殇》被谱成乐歌、祭歌;《哀郢》、《云中君》的意境被谱成埙和篪的独奏曲;《九歌:东皇太乙》、《招魂》、《东君》中有关乐舞的描绘,被编成《祭祀迎神》和《楚宫宴乐》片段。

曾侯乙编钟在埃及奏响

本报讯记者张琴报道:当地时间1月21日,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复制件走进埃及文明的代表――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用编钟礼乐“金石和鸣”见证中埃两大文明古国深厚的友谊。   当地时间21日晚,中埃建交60周年暨2016年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活动在埃及卢克索神庙举行。在这场名为《两个伟大文明对话》的主题演出中,由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的《金石和鸣》三曲连奏成为开场节目,用极具诗画意境的“中国式”表达方式,传递中国社会追求和谐的人文理念,惊艳全场。   为什么大费周章将体积硕大的编钟运往万里之外的埃及?将编钟演奏作为第一个节目寓意何在?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负责人介绍,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这次演出的主题是“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埃及将活动举办地放在了埃及文明的代表卢克索神庙,而编钟则是中国礼乐文化中最高级别的乐器,属于“庙堂重器”,也能代表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最高友情。另外,编钟编磬“金石和鸣”寓意深厚,“和鸣”就是对话,高度契合本次演出的主题。省歌舞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编钟从艺术角度来说,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侯乙编钟说明我国也是最早使用十二平均律的国家,与国际音标非常接近。   从市文体局获悉,这次出访埃及的是两套编钟,为曾侯乙墓二号编钟复制件。   据悉,这是曾侯乙编钟首次登陆埃及,也是首次登陆非洲大陆。曾侯乙编钟自1978年出土以来,二号编钟复制件曾多次代表国家礼仪出访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一号编钟迄今未曾走出国门。大型古典乐舞《编钟乐舞》则在15年内赴57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0余场,编钟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观众。

Knowledge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