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The Earthen Tripod with the Shape of Eagle
The Earthen Tripod with the Shape of Eagle, is the relic of Yangshao culture (7 000-5000 years ago)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Neolithic Age, was unearthed in Shaanxi Province in 1958 and now is a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in China. The tripod, with the height of 35.8 centimeters and 23.3 cm diameters, was shaped as a standing eagle whose legs are thick and wings affixed to both sides of the body, the tail down to the earth and thus form three pivots with two legs. The mouth of the tripo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back and the wings
Text Recommended
陶鹰鼎

此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该鼎周身光洁不加纹饰,粗大鹰腿与尾羽巧妙地分为三个支点,成鼎足之势。既强化了雄鹰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鹰形陶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形式与众不同,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陶鹰鼎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中国最早的陶塑艺术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和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至6000年。早期的陶塑制品题材广泛,有猪、猪头、羊和人像等,但一般均小而简单,制作也较粗糙,有些还可能是儿童的玩具,有些则或与祭祀活动有关。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如仰韶文化的这件陶鹰鼎、大汶口文化的陶鬶、梅堰遗址出土的海兽壶等,器形大,注重造型与实用相结合。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陶鹰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陶鹰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形式与众不同,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陶鹰鼎

画外音:“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文物档案:新石器时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作为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的陶鹰鼎,其造型采用驻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该鼎周身光洁不加纹饰,鹰腿与尾羽巧妙地分为三个支点,成鼎足之势。既强化了雄鹰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

Knowledge Graph